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柴油添加劑 解說:3M全效柴油添加劑 PN3729

以 3M全效柴油添加劑 PN9729 為例: 成分: 煤油 KEROSENE 硝酸,2 - 乙基己基酯 NITRIC ACID, 2- ETHYLHEXYL ESTER 山梨糖油酸酯 SORBITAN OLEATE 妥爾油脂肪酸 TALL-OIL FATTY ACIDS AI 解說: 1. 煤油: 將煤油(Kerosene)作為柴油添加劑,主要的目的是為了 改善柴油在低溫環境下的流動性 ,但它也會對柴油的燃燒性能和潤滑性產生重要的影響。 煤油作為柴油添加劑的作用 在寒冷地區或冬季,柴油中的石蠟成分容易凝固(俗稱結蠟),堵塞油路和濾清器。添加煤油的主要作用如下: 改善流動性(降凝): 煤油的 凝固點 和 黏度 都比柴油低。將煤油混入柴油中,可以稀釋柴油, 降低柴油的凝固點(Cloud Point)和冷濾點(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) ,從而提高其低溫流動性,確保燃油系統在寒冷天氣下能正常工作。 稀釋作用: 煤油的黏度較低,可以降低混合燃料的整體黏度。在老式柴油機中,這曾被用來輔助燃油噴射。 雖然煤油可以幫助柴油抗凍,但它並不是一種理想的添加劑,特別是對於現代柴油發動機: 1. 降低十六烷值(Cetane Number) 影響: 煤油的 十六烷值 比柴油低。當添加煤油後,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會下降。 結果: 十六烷值下降會導致柴油機的 點火延遲(Ignition Delay)變長 。這可能造成燃燒不完全、發動機敲缸(爆震)、功率下降、油耗增加,並可能增加 氮氧化物 ( NO x ​ ) 等有害排放物。 2. 潤滑性下降 影響: 煤油的 潤滑性 遠低於柴油。 結果: 現代柴油發動機(尤其是配備 高壓共軌(Common Rail) 系統的發動機)依賴柴油中的潤滑成分來保護燃油泵和噴油嘴等精密部件。添加煤油會嚴重 降低燃油的潤滑性 ,可能加速燃油系統部件的磨損甚至導致損壞。因此,若必須添加煤油,通常需要同時加入 潤滑性增強劑 。 3. 燃點與安全性 影響: 煤油的**閃點(Flash Point)**比柴油低。 結果: 閃點降低會使燃料變得更容易揮發和點燃,從而 增加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火災風險 。 結論與建議的比例 在缺乏專用 柴油降凝劑 的情況下,煤油是傳統上應急改善柴油低溫性能的方法,但 不建議大量或長期使用 。 應急比例: 為...
最近的文章

如何割據地方,成為黑色諸侯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7cRF2FHGJ/ 掠奪型的政權,就是什麼物資都要經過我抽一手,什麼資源都要拜託我才能進去。 製造一個權力隔絕的小國度,讓願意關心跟幫忙的人灰心,專心對付那些想深耕的人。 基本上就是 PUA 技術,操縱、打壓、誘騙、假性親密、獵物化。 他們沒有要愛這個地方,只想掠奪,所以災民的苦難他們看不見,自己吃著便當,可以扣押住志工災民的便當放到壞掉。 可以把垃圾山堆到不只滿,還快爆掉。可以默許廠商排放彩色廢水、排放抽出來的糞水。 可以一直把公有地賣掉,可以到處在奇怪的地方插超速照相,但卻不願意改善行人行車環境。 這塊土地跟人民對他們來說,只是賺錢、吸取資源跟獲取權力用的。

謙卑可以換取和平?

  台灣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? 上回就說過了:下跪投降,等著中國宰殺 https://shark112tw.blogspot.com/2025/04/blog-post_16.html 2025.0916 龍應台又在談和平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9/9007095 仔細想,他還蠻會轉移概念的: 反戰一定挨罵,追求和平總不該罵人吧 追求和平又不是下跪投降 所以接連兩篇文章主題都不是反戰,只講追求和平 這次說追求和平靠謙卑 西德總理布蘭特在華沙下跪,承擔戰爭責任 龍大媽不說的是二戰德國,當時是侵略者 法國的戴高樂邀請戰敗後的德國總理阿登納出席蘭斯大教堂的彌撒 龍大媽沒說的是戰後德國坦承自己是侵略者 南非總統戴克拉克釋放曼德拉、解禁黨派,終結壓迫 龍大媽沒說的是南非面對國際制裁,跡近崩潰 再來,台灣是侵略者嗎?不是 台灣是挑釁者嗎?不是。 台灣的謙卑可以阻止敵人? ㄏ

台中大安 拜溪頭

  大甲溪的【拜溪頭】信仰 * AI補充: 「大甲溪拜溪頭」習俗指的是在大甲溪流域,居民為祈求水患平安,在農曆七月或八月初一祭拜河神、堤防,並以「飯擔」和供品祭祀河神及無人祭拜的「好兄弟」,以防止堤防潰決。 此習俗在過去因水患頻仍而盛行,但隨著水利建設改善,漸漸式微,目前以大甲區南埔村的祭拜儀式最為完整,與鎮南宮主導的農曆七月二十九日祭拜活動相關聯,並結合「插黑令」儀式。 習俗的起源與目的 水患的恐懼: 過去水利工程不完善,大甲溪沿岸常有水患,導致家園和農作流失,居民為了祈求平安,發展出「拜溪頭」的習俗。 祭拜對象: 祭拜的對象包括河神、堤防,以及因無人祭拜而可能造成水患的「好兄弟」。 儀式內容: 居民會準備「飯擔」(裝滿飯菜的扁擔)和其他供品到溪邊祭祀。 地理範圍: 此習俗曾遍布大安溪沿岸的福住村、永安村,以及大甲溪沿岸的南埔村、溫寮溪的龜殼村、湀洲庄等地。 南埔地區的拜溪頭習俗 儀式時間: 南埔地區的拜溪頭儀式由鎮南宮主導,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舉行。 儀式內容: 鎮南宮會出動神轎和乩童前來鎮伏,確保儀式順利進行,與此同時,信眾也會準備飯擔祭拜,以祈求社區安居樂業。 與「插黑令」的關聯: 南埔地區的拜溪頭習俗與農曆八月初一的「插黑令」儀式環環相扣,共同為村民祈福。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?fbid=712999514199131&set=a.470875891744829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ChW6dU8Nqwb1Vz8jh1hfQXMui4sboaSpz473rKA3Wa8qzDMQ6xuAHTn428ikmqCGl&id=100064672665025

龍應台 與 中國

  台灣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? 先說答案:下跪投降,等著中國任意宰殺。 https://www.storm.mg/article/5349743?mode=whole 最後附上李敖對龍應台的評價: 李敖對龍應台的評論相當尖銳,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 對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的批評: 李敖認為龍應台的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一書,對歷史的詮釋存在諸多錯誤和偏頗,他曾出版《大江大海騙了你》一書,專門反駁龍應台的觀點。 他批評龍應台的寫作方式,認為她「用一張漂亮的紙,包了一個臭雞蛋」,意即文章華麗但內容空洞。 對龍應台的文化觀點: 龍應台是「文化上的分裂分子」,批評她在文化立場上的搖擺不定。 李敖曾經表示,龍應台在台灣戒嚴時期,不為民主自由發生,只在社會安定的時候,跳出來,說些無關痛癢的問題,藉此來扮演烈士。 對龍應台的為人: 認為她有時會「顛倒黑白」,並對龍應台的某些言行表達不滿。 總體而言,李敖對龍應台的評論充滿了批判和不屑,他認為龍應台在歷史觀點和文化立場上都存在問題。

法蘭克·狄柯特(Frank Dikötter)看中國

  Google Gemini 提取重點: 這段影片是法蘭克·狄柯特(Frank Dikötter)在胡佛研究所的「非常識的知識」(Uncommon Knowledge)節目中,與主持人彼得·羅賓遜(Peter Robinson)討論中國的崛起。 以下是影片中的一些重點: 中國的崛起: 狄柯特認為,中國的崛起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強大,他質疑中國經濟數據的可靠性 [03:44]。他認為,中國的經濟成長主要歸功於中國人民的努力,而非共產黨的領導 [12:35]。 共產黨的本質: 狄柯特強調,中國共產黨(CCP)是一個列寧主義政黨,其首要目標是維持其權力壟斷 [14:56]。他認為,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中共為了維護其統治,不惜動用武力的例證 [27:28]。 對中國的誤解: 狄柯特指出,西方國家對中國存在許多誤解,例如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會促使中國走向民主化 [28:57]。他認為,中國一直以來都明確表示要堅持社會主義經濟,並對資本主義抱持敵意 [31:45]。 習近平的崛起: 狄柯特認為,習近平的崛起並非偶然,他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,善於利用中國經濟的崛起,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[37:03]。 中國的弱點: 狄柯特認為,中國共產黨對其人民和外部世界都抱持著深刻的恐懼和偏執 [42:47]。他認為,中國的軍隊缺乏實戰經驗,其真實戰力令人質疑 [49:02]。 對中國的戰略: 狄柯特建議西方國家應該對中國採取圍堵政策,並等待中國內部矛盾爆發 [56:53]。他認為,中國的經濟和人口結構都面臨嚴峻的挑戰 [01:02:01]。 美國的實力: 狄柯特相信,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,有能力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[01:01:45]。 影片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oEU7C1xmis&t=3529s

站隊學

  有接觸 #姨學 #劉仲敬 文字的人 就會發現:整篇姨學飽滿 1.站隊 要站對邊,最先死的是中立派,因為兩邊都會砍你    除非你距離夠遠,暫時砍不到你--這是我加的 2.末日大洪水概念:開戰就是大篩選,站錯位置就是死、運氣不好也會死 賴寇蒂 p s n d r S o t o e 6 4 h c 6 3 午 6 5 9 8 0 9 月 4 1 0 u c 7 1 m a 1 8 9 m a 3 3 4 0 h 0 下 l : a 0 5 t 6 6 7 i 4 f 7 日 3    ·  不是你說盟友你就是:對台32%關稅,是一場政治懲罰 台灣被川普政府課了32%的關稅,很多人不解:「我們不是已經讓台積電去美國設廠了嗎?為什麼還要對我們下重手?」 在問這句話之前,不妨先看看瑞士。 瑞士對美國出口商品幾乎零關稅,照理說不該被課稅,但這次照樣中槍。為什麼? 因為川普的「對等關稅」從來就不是在算數字,而是在畫圈圈: 你有沒有加入我主導的戰略圈? 你是不是讓我賺錢? 你是不是在幫中國洗出口? 美國不是在做帳面平衡,而是在發送訊號: 瑞士沒加入IPEF,不是FTA夥伴,也沒增加對美採購、沒開放美商設廠。 所以,即使你不課我關稅,我還是可以處罰你。 這不叫不公平,這叫「你不是和我站隊」。 川普這種「逆全球化」的關稅工具,本質上是一種供應鏈重編與戰略忠誠壓力測試。 台灣是什麼角色?——不是叛徒,是「猶豫者」 別人可以當服從者(像日韓),可以當反抗者(像中國),甚至可以當乖乖加入的中階夥伴(像越南、墨西哥),但台灣是什麼? 是一個: 享有美國安全承諾與矽盾光環的前線盟友, 卻又同時允許中國品牌洗成台牌混進市場; 擁有對美出口巨大順差, 卻又有藍白政客赴中表忠、民眾黨議員喊「美國不如中國」的公開發言; 一方面用台積電換矽盾,一方面卻又縱容中國製小零件混入MIT出口鏈。 川普不是在懲罰台灣人民,是在懲罰一個結構性曖昧的體制與社會反應。 關税政策不是帳本,他是政治油壓機 這32%的關稅是什麼?是對中間地帶說的最後通牒: 「你不能又當自由世界的盟友,又當中國滲透的便橋。」 這不是在討論「公平」,這是對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假親美、真投機,補上一記重拳。也是一個對於不自覺自身供應鏈問題的台灣社會,發出最後警告。 證據在哪裡?藍白看懂了嗎?看懂了! 你仔...